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Eurya chinensis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3秒
米碎花
Eurya chinensis R. Br.
中国植物志>> 第50(1)卷 >> 山茶科 Theaceae >> 柃木属 Eurya

41.米碎花 图版34: 4-6

Eurya chinensis R. Br. in Abel, Narr. Journ. China 379, t. 1818; DC., Prodr. 1: 525, 1824; Champion in Hooker's Journ. Bot. et Kew Misc. 3: 307, 1851; et in Trans Linn. Soc. Lond. 21: 113, 1855; Seem., Bot. Voy. Herald, 366, 1857; Forb. et Hemsl. , Journ. Linn. Soc. 23: 76, 1888; Szyszylowicz in Engler et Prantl, Nat, Pflanzenfam. 3, 6: 190, 1893; Dunn et Tutcher in Kew Bull. Misc. Inform. Add. ser. 10: 44, 1912 (Fl. Kwangtung et Hongkong) ; Rehd. et Wils. in Sarg., Pl. Wils. 2:400, 1915; 钟心煊, 中国木本植物目录173, 1924, 不包括四川标本; Kobuski in Ann. Miss. Bot. Gard. 25: 318, 1937; Li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: 199, 1951; H. T. Cha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3: 47, 1954; 广州植物志199, 1956; 陈嵘, 中国树木分类学 (第二版) 829, 1957; 台湾树木志589, 1963; L. K. Li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1: 313, 1966; 台湾植物志2: 608, 1976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2: 488, 1983;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, 上册560, 1984; 福建植物志3: 503, 图355, 1987; 广东植物志2: 175, 图113, 1991; 广西植物志1: 844, 图版332: 3-4, 1991.

41a. var. chinensis

灌木,高1-3米,多分枝;茎皮灰褐色或褐色,平滑;嫩枝具2棱,黄绿色或黄褐色,被短柔毛,小枝稍具2棱,灰褐色或浅褐色,几无毛;顶芽披针形,密被黄褐色短柔毛。叶薄革质,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2-5.5厘米,宽1-2厘米,顶端钝而有微凹或略尖,偶有近圆形,基部楔形,边缘密生细锯齿,有时稍反卷,上面鲜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无毛或初时疏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,中脉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,侧脉6-8对,两面均不甚明显;叶柄长2-3毫米。花1-4朵簇生于叶腋,花梗长约2毫米,无毛。雄花:小苞片2,细小,无毛;萼片5,卵圆形或卵形,长1.5-2毫米,顶端近圆形,无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,长3-3.5毫米,无毛;雄蕊约15枚,花药不具分格,退化子房无毛。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,但较小;花瓣5,卵形,长2一2.5毫米,子房卵圆形,无毛,花柱长1.5-2毫米,顶端3裂。果实圆球形,有时为卵圆形,成熟时紫黑色,直径3-4毫米;种子肾形,稍扁,黑褐色,有光泽,表面具细蜂窝状网纹。花期11-12月,果期次年6-7月。

广泛分布于江西南部(安远、寻乌、全南、龙南、信丰)、福建与南沿海及西南部(福州、福清、永泰、连江、长乐、惠安、莆田、龙岩、连城、南靖、上杭、长汀)、台湾(台北、台中、台东、南投、高雄)、湖南南部(宜章)、广东、广西南部(南宁、邕宁、横县、上思、平南、桂林、柳州、武鸣、梧州、钦州)等地;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坡灌丛路边或溪河沟谷灌丛中。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省。

41b.光枝米碎花(变种)

var. glabra Hu et L. K. Li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1: 314, 1966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2: 491, 1983; 福建植物志3: 504, 1987; 广东植物志2: 175, 1991.

本变种和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和嫩枝完全无毛。花期11-12月,果期次年6-7月。

星散分布于福建(福州、莆田)、广东(英德、连县、德庆、广州、惠阳)及四川(南川)等地;多生于低山丘陵阳坡灌丛中。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德庆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50(1)卷 132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图版34: 4-6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